印刷品的光泽度是指印刷品表面的油墨干燥后,在光线的照射下向同一个方向集中反射光线的能力,反映油墨在承印物表面干燥后的光亮程度。印刷品的光泽是印刷品精神之所在,它不仅增加印刷品色彩的鲜艳度,使画面突出明亮具有质感,而且提高了印刷品的美观程度,增强了印刷品的立体感。为了准确的测量印刷品的光泽度就可以使用光泽度仪。
在彩色印刷过程中,使用相同的油墨和纸张,只要油墨的附着情况不同,就可能使印刷品的表面发生变化,引起明度的变化。一方面彩色印刷品的色彩随视觉和照明角度的变化而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也随着印迹光泽的不同而异。
光泽反映了入射光经印刷品表面反射后的光线的方向性。印刷品上印迹的光泽来源于光的反射,如果印迹表面平滑光亮,则印迹就产生良好的光泽。印迹的光泽实质上反映了印迹墨层的平滑程度。
印刷品上的反射光主要包含了三种成分,即镜面反射成分、表面漫反射成分以及内部散射成分。对于光滑的印迹墨层,反射光与入射光对称,这种反射光也称镜面反射光,如图(a)所示。彩色印刷品的镜面反射光的量决定了印刷品的光泽。由于镜面反射光不受反射体颜色的影响,即若入射光是白光,镜面反射光也是白光,所以,彩色印刷品的镜面反射过强就会影响印迹颜色的饱和度。这种现象也叫眩光,会影响印刷品的质量。如果彩色印刷品印迹的反射光中有 4%是镜面反射光,就足以形成显著的眩光。一般情况下,印迹的反射光中仅有0.2%~0.5%的镜面反射成分。一般的印迹表面总有凹凸不平之处,这时在印迹表面就产生了方向变化不定的反射光,这种反射光称为表面漫射光,如图(b)所示。印迹的表面漫反射也不受印迹颜色的影响,与入射光的颜色是一致的,所以,表面光漫反射有损于彩色印刷品质量。当入射光照射到印迹表面时,大部分的光线折射进墨层内部,在颜料表面经吸收后反射出来,这部分光称为内部散射光,如图(c)所示。印迹的内部散射光是经过了墨层内颜料的吸收而反射的,所以,这部分光才真正反映了印迹的颜色。
由此可见,彩色印刷品既要正确地反映墨层的颜色,又要具有一定的光泽,才能取得较好的视觉效果。过高的光泽,或者墨层表面过于粗糙,都会损害印刷品的色彩再现。
1.光泽度的表示方法
虽然光泽与物体表面的镜面反射有关,但也与观察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相互作用,因而不能单纯地以镜面反射的物理测量来表征。Hunter提出6种表示方法,其中镜面光泽与反射光泽两种适用于印刷业和造纸业,已被广泛采用。
镜面光泽度(Gs)系物体表面镜面反射光量(S)与入射光量(I)之比,如下图(a)所示。
当入射角采用85°时,测量结果称为光泽,一般用于描述低光泽表面。
反射光泽(Gc)又称对比光泽,系物体镜面反射光量(S)与总反射光量(D)之比值。如下图(b)所示为反射光泽描述物体表面偏离无光泽的程度,特别适用于描述低光泽表面。
2.光泽度的测量角度
使用光泽度仪测量光泽,大多数光泽度仪是测量物体表面反射率,即镜面光泽,测量时所选入射角度不同,结果不同。入射角越大,镜面反射率越大,光泽越亮。
由此可见,光泽高低不仅取决于物体的表面特性,而且取决于测量角度。至于采用何种角度测量为宜,目前还没有通用标准。一般,对于高光泽表面采用小角度测量,如45°,对于低光泽表面则采取大角度进行测量,如60°、75°等。目前,许多光泽度仪的角度都是可调的,供任意选择。此外,Hammel还发现,光泽不仅取决于测量角度,还取决于照明和观察所采用的角度范围。如下图所示为45°照明、不同角度观察印刷品所反射光的相对量。图上的两条曲线分别代表在涂料和非涂料纸上印以相同的油墨的情况。从下图可见,涂料纸印刷品表面平滑均匀,45°观察时(镜面方向),其相对反射光量有一个高而窄的峰。角度只要轻微有些变化都会明显地影响光泽值,所以必须非常精确。
非涂料纸的印刷品的反射率分布曲线则相当平缓,最大反射率并不在45°,而是偏移到约55°左右的方向上,这是因为纸张表面粗糙使印刷品表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斜顶,当平行光束照射时,入射角在各点是不相等的,有的大于45°,有的小于45°。如果这两种情况的概率相等,则由于角度大于45°的反射光多,造成最大反射率偏移到大于45°的方向上。
总而言之,测量光泽的最佳角度因使用的纸张、油墨不同而异。所以,测量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角度。